方块6699 发表于 2014-8-18 16:38:22

[转] 风光摄影中怎样平衡原则和创意



风光摄影是我们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最喜欢拍摄的内容。在拍摄以风光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时,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摄影知识和理论,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借鉴进而总结出拍摄风光作品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风光摄影的基本原则是指导我们完成作品创作的“金规戒律”,掌握这些“金规诫律”,对拍摄有非凡的意义,它会使我们的摄影作品水平有突飞猛进的提高。所以,了解和掌握这些“金规戒律”,是我们每个风光摄影的初学者或进阶人员必须做到的。但是,如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摄影也是一种艺术。作为艺术创作的精髓是个性化。前期学习过程中的“循规蹈矩”是为了掌握摄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如果你一直严格按照这些“金规戒律”去拍摄,你很快就会发现,作品变得呆板、雷同,缺乏创意。因而,适时地调整、打破、背叛一些“金规戒律”,是我们完成个性化创作、提高摄影水平的必经阶段。
下面就风光摄影的十个“金规戒律”和怎样有创意的打破它们,和大家探讨交流。
第一:风光摄影的黄金时间
夜间拍摄能让你的照片变得很有意思风光摄影创作不光取决于镜头的焦距、光圈和使用的滤镜,同样取决于拍摄前的计划、准备和拍摄时的耐心等待。拍摄前先要花一点时间查看天气预报、研究拍摄位置、等待合适的光线到来,不要到了现场再勘察地形和拍摄角度。
如果你出发的时间正确,那么等待“合适”光线到来所需的时间会短得多。挑个大夏天正中午的时间出去拍照,等待你的将是恶毒的阳光、又黑又短的阴影以及苍白的高光,原本起伏的山脉在这样的光线条件下失去了立体感,让人觉得乏味。
但如果你在太阳刚刚升起或就要落下的几个小时拍摄,这时柔和的光线会在景物背后留下长长的影子,显得韵味十足。另外,这个时候的光线更加温暖,使得整个场景比正午时看起来更加唯美,更有诗情画意。
这段风光摄影师口中的“黄金时间”并不长,想把握机会就得提前选择机位、架上三脚架、调整好构图、思考要使用的滤镜,静静等待完美光线登台亮相。如果是早上,就得在太阳升起以前出门。大夏天的,摄影师要在凌晨两三点出来准备,但这么做是值得的,当晨曦在雾霭中嬉戏,阳光在露珠中欢笑,整个场景就在你面前活了起来,瞬间让画面充满了灵性。
如果你实在没办法起那么早,权衡之计就是在黄昏进行创作。虽然看不到阳光在露珠中投射的美景,但夜里合上花瓣的鲜花都露出了它们的容颜。另外,这个时候调整构图也比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轻松很多。 傍晚的光线虽然和清晨一样,角度都很大,但是其色调和晨光有很大区别。
如何破诫:白天和黑夜
其实没有必要把拍摄时间局限在上面所说的两个时间段,只要能找对拍摄地点,“合适”的拍摄机会很多。例如说灯塔和海岸,与蔚蓝的天空搭配起来就很不错。又例如说树林,在正午的阳光下叶子就像在闪光,也很漂亮。太阳升起之前和落山之后一样可以拍照,这时光源变成了天空和月亮反射的柔和光线。在长达数分钟的曝光之后,会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这么做需要结实的好三脚架,并选择坚固的地面作为支撑。松软的沙滩或者水流湍急的小溪都不是合适的选择。然后将相机设置为B门,并使用快门线触发快门,进行长时间曝光。
在夜间,对焦是个严重的问题,最好将相机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使用超焦距方式拍摄。使用镜头上的距离刻度作为参考,将焦点设置在场景的三分之一处,然后通过缩小光圈的方式扩大景深。对于风景照常用的焦距在35mm以下的广角镜头来说,光圈收到f/11,景深范围就已经相当可观。非全幅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较小,景深范围也就更大。
将相机切换至高感光度,并使用最大光圈拍摄,以此来计算曝光时间是在夜间确定曝光值的一个好方法,感光度或光圈每降低一挡,对应的快门速度就需要提高一挡。如果测试使用的曝光值为2秒、光圈f/2.8、感光度ISO3200,那么在感光度为ISO100时对应的曝光值就是64秒、f/2.8或16分钟、f/11。
另外在夜间拍摄时,还需要打开相机的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不过这样一来每张照片所需的拍摄时间就要加长一倍。太长的曝光时间很快就会把电池电量用得一干二净,冬天夜间温度低,电池用得更快。在出门前一定多带几块充满电的电池,避免因为电量不足而错失美景。


第二:使用广角镜头
很多风光摄影作品都以大气为主。广角镜头是进行此类风光摄影创作时理所当然的选择,能将更多场景囊括在画面之中。在35mm相机中,等效焦距小于50mm的镜头都属于广角镜头,但对风光摄影来说21mm或24mm镜头比较主流。对于非全幅数码单反,对应所需的镜头焦距为14-16mm。
大多数数码单反相机配套的18-55mm镜头不是不能拍摄,但为了确保画面质量,最好还是使用定焦镜头。这类镜头的光学质量更加优异,色散控制更好,不会在高反差场景边缘处造成色差。另外,它们的畸变控制也做得更好,不过对风光摄影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太重要。
相机感光器比例决定了风光摄影作品的画面比例,除了微型4/3系统以外,大部分数码单反拍出来的照片都选择了3:2。但是这并不是一种硬性限制,除了在取景时选择横、竖幅之外,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裁成16:9、5:4、4:3甚至正方形,效果也很好。有些相机提供了画幅选择,可以直接根据我们设置的尺寸拍摄JPEG文件。但如果你比较善变,最好还是使用RAW格式拍摄。
你可以准备一对L型的尺子,用它们搭成不同比例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在现场判断构图。
如何破诫: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看似不大适合风光摄影,其实不然。它们可以用来捕捉景物细节,或突出画面局部。使用长焦镜头还能起到虚化背景、压缩透视的作用,让山与山之间的距离看起来更近,突出山脉连绵不绝之感。
当你面对一片美丽的景色时,可以使用长焦镜头将它们拉近,仔细观察,然后截取景色最有意思的局部进行拍摄。长焦镜头适合捕捉画面局部,例如说图例场景中的远山。

第三:黄金分割原则
黄金分割原则,又称三等分原则,它最早用于绘画,后来人们发现该原则也能用在摄影中。非对称构图更对大多数人的胃口,三等分原则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合理分布不同元素在画面中的位置。
所谓三等分原则就是在拍摄构图时假设画面被横竖分别等分为三部分,根据等分线安排画面元素的位置,这样人的视觉感受会比较舒服。这条构图原则简单易用,屡试不爽。为了方便我们的拍摄,现在大部分相机的取景器内都提供了的三等分线辅助模式,有些相机只能在实时取景时下使用此模式,而少数刻在了取景器玻璃上。
如果取景器玻璃上没有三等分线,也可以使用自动对焦点或测光区域刻线等作为辅助构图的依据。还有部分型号的单反相机提供了可更换的取景屏,如果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信心,不妨一试。
取景构图时,可以将画面中的关键元素放在任意一条三等分线上。如果条件允许,放在两条三等分线的交点处更好。对风光片来说,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让天空占据画面的上三分之一,地面占据剩下三分之二,大树、石柱等其它关键元素则放在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在拍摄后,你可以对照片进行分析,画出主题所在的线,这有利于你提升自己的构图技巧。
如何破诫:1. 对称式构图
三等分线构图能让照片看上去更像深思熟虑后的创作结果,而不是随便瞎按按快门。但对于那些极度对称的景物,如果还死守住三等分原则不放,那就拍不出新意。
当你决定选择对称构图拍摄,那么一定要把握好画面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确保它们的平衡性,不让任何一点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高宽一致的方幅照片更适合对称性构图,如果相机的实时取景功能不支持方幅取景,可以按照前述方法使用两块L形尺子取景,或者直接用双手进行取景。
由于方形构图多为传统120相机使用,所以拍摄这类照片时最好遵循旧式摄影师们的习惯使用小光圈大景深方式拍摄,拍摄时可参考第六诫中的方法进行对焦。方画幅最适合对称式构图,这种比例的照片给人稳定的感觉。
2. 尝试其他构图
将单一元素在画面中的比例推到极致、打破画面平衡的构图方式有时也有可取之处,而且打破常规也有利于你用新的角度观察事物。
要么在画面下方留下一点点地面,将上方大部分留给天空,或者只在画面最上方留下一线天空,将下面大部分留给地面。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效果都同样震撼。
使用这种方式构图之前需要仔细观察面前的风景,确定到底哪一种元素最重要,最能吸引观众的注意。例如说面前是一条蜿蜒的小路,直通到山顶的一尊雕像,那么很明显小路的重要性大于雕像上方的天空,这种情况下大可放心减少天空的构图比例。
3. 使用参考线
构图时使用相机提供的参考线要比凭空幻想分割线轻松很多。围着拍摄场景多走几步,尝试不同高度的取景角度,一定能发现最符合三等分原则的拍摄机位,将每个元素都放在最妥帖的位置上。但不要太过于依赖参考线,总是通过取景器或液晶屏取景会局限你的视野,随着拍摄经验进步也不妨直接用肉眼观察构图。


第四:寻找合适的前景
我们欣赏一片风景和我们欣赏一张照片时的感受是不同的。面对风景时,我们的眼睛会聚焦在地平线那头的细节上,忽略视野周围甚至身边的风吹草动。但当我们面对一张照片时,前景却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前景是一片空荡荡的草地或者沙滩,就会成为视觉上的壁垒,阻止我们的目光继续望向远景中起伏变化的群山等等。之所以观众无法从风景照中得到与摄影师相同的感受,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前景选择出现了问题。才让观者感到照片太空旷。
给画面塞入太多毫无亮点和意义的前景是风光摄影中常见的错误之一,这样的前景不仅仅不能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相反会干扰观众对画面的欣赏。
其实只要在前景中稍作点睛,就能让一张普普通通的风景照同样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前景兴趣中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填补画面空白,还能起到划清画面前景、中景、远景关系,突出画面宏伟气势,引导观众目光走向的作用。
门柱、花丛、灌木、石头,风景中可用来充当前景兴趣中心的元素比比皆是。只要你愿意多走几步,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如果实在啥也找不着,还可以拣点树枝或树叶放在合适的位置充当前景。
除了合适的前景对象,流水、脚印、栏杆、围墙等从前景延伸至远景的景物也可以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作用。这类元素被称为画面的引导线,除了上述的实际引导线以外,类似于人物视线等虚拟线条也可以作为引导线起到同样的作用,引导观众注意画面中的特定方向。沿着脚步或小路行走的人,还能起到强调路径的作用。
前景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可参考第三诫。石块、花朵等前景可以安排在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门柱、小路等线状前景可以延三等分线安排,而花丛、草地、围墙等大面积的前景则可以占据画面整个下三分之一。这时候画面的构图非常严谨,看上去中规中矩。
如何破诫:大面积留白
有时候保持画面留白也许能比刻意寻找兴趣中心起到更强的视觉冲击。这需要我们首先弄清楚,画面中什么是重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一重点。想做出正确的判断,除了需要从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中吸取经验,还可以参考美术史上的优秀风光绘画作品。


第五:使用三脚架
想保证风光摄影作品的清晰度,离不开一支结实、稳固的三脚架,同时还需要其它条件的配合。首先是遥控快门,它能帮助你在不接触相机的情况下释放快门,没有它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风光摄影师。不过万一忘了带,还可以使用相机上的自拍计时功能。
选相机的时候最好选择带反光镜预升功能的,虽然贵点,但是值。启用该功能后,第一次触发快门反光镜升起,再次触发快门才开始曝光拍摄,这样做消除了反光镜运动造成的相机震动。有些相机的自拍模式可与反光镜预升联动,只要按动一次快门就能依次完成反光镜升起和释放快门的动作。
使用三脚架除了保持相机稳定提高画质,还能放慢你的拍摄速度,从而让你在拍摄的时候考虑更多。另外,相机固定不动时我们还能更加从容的尝试不同滤镜、曝光组合等带来的拍摄效果。
如何破诫:动起来
清晰的照片能如实记录场景,但无法捕捉场景的氛围。我们在林中漫步时,并不会留意每一片叶子、每一棵树,这些细节都在我们的眼神游走间模糊。如果能让相机在曝光时随着我们的眼神移动,就能将这种模糊的感觉记录在画面中。这么做并不要特别长的快门时间,1/15秒足矣。如果把快门减慢到1秒以上,模糊就变得更加明显。
一般来说,只要降低相机感光度、收小镜头的光圈,就能得到足够慢的快门速度。如果光线特别明亮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中灰密度镜减少镜头进光量得到足够慢的快门速度。
移动相机时,动作尽可能平滑。如果相机能设置自拍计时的时长,那么可以用这段时间作为按下快门和移动开始之间的缓冲,避免按下快门到开始运动的顿挫感。
由于运动模糊,照片的高光和阴影部分的反差也被降低,出来的整体画面比较平。不过使用图像编辑软件中的色阶命令很轻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六:对焦在画面进深的三分之一处
想确保风景照中的每个细节同样清晰,需要非常认真的对焦。焦点对在前景,地平线就看不清楚;焦点对在无穷远,地平线又变得模糊。这个时候,就轮到超焦距大显神通了。所谓超焦距,就是通过合理设置焦点最大程度利用景深范围。精确的超焦距点需要根据表格进行计算,镜头上的调焦环与光圈也能提供大致判断,但很多现代镜头已经取消了这个设计。
简单来说,景深范围以对焦点为中心前一后二延伸。所以将焦点设置在整个画面进深的三分之一处就能保证整个场景同样清晰。打开相机的实时预览模式能提高景深估算的精确度,选中需要对焦的位置,然后使用放大功能检查该区域的对焦状况。
将相机设置为手动对焦模式,根据需要设置对焦点,通过液晶屏检查画面的整体清晰程度。在户外光线很强烈的情况下,只有在背阴处才能看清楚液晶屏上的画面。根据画面前后适当调整对焦点,直到整体清晰一致。
如何破诫:聚焦主体
位于超焦距范围内的景物并没有焦点景物那么锐,只是“清晰得过得去”。如果画面中有某个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景物,你希望它能表现出绝对的清晰,第一眼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忘掉刚才说的超焦距对焦法吧,直接对焦到主体上。
特别在你希望打破第四诫放弃前景中心或第九诫使用大光圈拍摄时,对焦在画面主体的意义就变得更加重要。


第七:平衡曝光
我们双眼能接受的明暗变化范围大大超过了数码相机。我们能同时将天空中白云最亮的金边和地面上树荫中的小草同时看得分明,但相机做不到这一点。对于这样的场景用相机拍出来,白云可能已经完全过曝,而草地变成了看不出半点细节的黑板。
想要让拍到的风景和我们双眼所见的画面一模一样,就必须平衡画面最亮和最暗部分的曝光强度。风光摄影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降低天空的亮度,让它和地面变得一样。数百年来摄影师们一直在使用中灰渐变镜实现这一目的,将灰色渐变部分叠加在天空上降低天空的曝光值。
如何安排滤镜从暗到亮的渐变过渡位置很重要。渐变带应该尽量靠近地平线,但又不能超过地平线,以免让本来亮度就弱于天空的地面变得更暗。
中灰渐变镜根据其最高密度部分可起到的挡光量分为一挡、两挡和三挡等多种型号,根据渐变过渡分为软硬两种型号。偏硬的型号适合一马平川、地平线上没有任何遮挡的照片拍摄;偏软的型号适合崇山峻岭、巨木苍天将地平线划得七零八落的画面拍摄。如果你只打算买一片中灰渐变镜,选择压暗2挡的硬过渡型号。
数码摄影丰富了平衡画面曝光的手段,我们可以使用不同曝光值拍摄两张或更多照片,然后将它们合成在一起。将多张照片合并为一张高动态范围影像是最简单的做法,可以通过Photomatix等专用HDR软件或Photoshop中的合并到HDR命令实现,但是切勿让最终结果看上去像一张经过过分处理的HDR照片。
最好的方法还是将曝光不同的照片以图层形式导入同一Photoshop文档中,然后使用图层蒙版逐一选取各图层中的精华,将它们合并在一起。
如何破诫:顺其自然
日出或者日落时分的风景,满天云霞是照片中的最大看点,平衡曝光只会削弱它们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别考虑什么前景、背景曝光均衡了。选择适当的地面景物给画面提供比例参考,同时点明拍摄环境,然后直接针对天空曝光,让地面景物全部变成剪影。
但如果遇到天空苍白,看不到半点云,倒不如干脆一心一意拍摄地面景物。山可以作为这种情况下的背景,主题可选择有特点的细节或有规律的变化。


第八:强调绿色与蓝色
蓝色和绿色在风景照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应该给予它们适度强调。场景模式中的风光模式除了会提高蓝色与绿色的饱和度,同时还会控制相机白平衡设置,尽可能降低感光度,并使用最小光圈保证画面景深范围。
有经验的摄影师更喜欢自己控制曝光值,通常将相机设置为光圈优先或手动曝光模式,这时也应遵循这种设置方式,使用尽可能低的感光度和尽可能小的光圈,得到最干净、最清晰的拍摄结果。另外还可以用相机中的色彩模式增强画面中的蓝绿色表现。
佳能相机中该功能被称为照片风格,尼康相机中该功能被称为图像控制。场景模式负责控制相机的曝光、白平衡、锐化等,色彩模式则负责控制相机的色彩平衡、饱和度等,后者可用于任何曝光模式。
相机内置的色彩模式设置均只应用于JPEG文件,但也会作为参考信息存放在RAW文件中,供原厂软件解码转换参考。在Adobe Camera Raw的基本面板中可以通过自然饱和度设置增强画面整体色彩,效果比直接拖动饱和度滑块更加自然,HSL/灰度面板中也可以对不同颜色的饱和度进行独立增减。
用户还可以使用随机软件设计自己的照片风格,然后上传到相机内供日后拍摄使用。现在很多相机厂商的软件研发也日趋专业。
如何破诫:量体裁衣
如果画面中本来就没有什么蓝色或绿色的景物,那么完全没必要刻意强调画面中的蓝色与绿色。海滩以红色或黄色为主,可以将色彩对应设置为人像模式,但不要将拍摄模式也设置为人像模式。人像情景模式使用的光圈相对较大,会对画面景深造成影响。人像色彩模式也很适合表现秋天的温暖影调。
可能你对自己的后期水平相当有自信,认为通过色彩设置改变照片色彩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其实不然。运用这些设置能让我们在现场拍摄的结果更加优异,一方面增强我们的创作信心,另一方面也能作为后期处理时的原始参考。
风光摄影作品并不全部是彩色,有些照片处理为黑白效果更好,例如说风暴来临前云遮雾绕的天空。最好的数字黑白作品是彩色照片通过Photoshop或Silver Efex Pro等插件处理后得到的。RAW文件效果很好,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更建议大家同时使用RAW和JPEG格式拍摄。JPEG文件能提高文件的回放速度,节约回放消耗的电力,同时也方便我们回家后的文件整理。毕竟像素越来越高的RAW文件即使对再顶尖的电脑也是一个巨大的运算负担。将相机设置为黑白模式,可以直接从液晶屏上以黑白方式取景,更加精确的评估拍摄效果。RAW文件即使在黑白模式下也包含了色彩信息,便于我们在拍摄结束后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转黑白处理。

第九:缩小光圈
想让风景照的前景、中景和背景都保持同样可接受的清晰程度就必须使用小光圈拍摄。光圈优先是最合适的曝光模式,你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光圈,相机再根据场景设置快门速度。眼睛盯着直方图,确定相机没有把高光部分给吞掉。
缩小光圈时,不是要你把镜头收缩到最小光圈。光线在通过光圈叶片时会发生轻微的弯曲,这种现象被称为衍射。光圈开口越小,衍射越明显。光圈收到最小时带来的衍射现象反而会造成画面模糊。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一般在收小光圈时总要比最小光圈大1到2挡。
缩小光圈、调低感光度意味着曝光时间的延长,为了保证画面清晰,请遵照第五诫提到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三脚架。
对于特别宏大的场景,想让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同样清晰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数码摄影提供的便利,使用一种叫做对焦堆叠的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对焦堆叠需要从同一位置拍摄的多张不同焦点的照片,将这些照片导入Photoshop,对齐、堆叠并选择适当的堆叠模式即可。注意,该技巧只能在Photoshop CS4或以上版本中实现。
如何破诫:大开光圈
人们印象中的风景摄影都是纤毫毕现的,其实模糊的风光摄影作品也能带来相同的视觉冲击力。开大光圈,缩小景深,画面自然就跟着模糊了起来。
风光中的前景元素最适合使用这类技巧表现,它们的相对画面比例较大,模糊的背景更适合衬托它们的细节与质感。多试试不同大小的光圈,找到最合适的设置。光圈开到f/2.8的时候背景也许模糊得太厉害,已经看不出来是什么,倒不如收到f/4或者f/5.6,画面朦朦胧胧得刚刚好。
大光圈带来的虚化效果也可以用在前景上,强调远处的画面重心,例如说远处的风车、灯塔等等。这时不妨连第四诫也一起打破,好好利用干净的前景空间玩一把大的。
甚至你还可以尝试使用大光圈对准同一场景拍摄两张焦点不同的照片,然后将它们合并在一起得到更加梦幻的效果。
但如果遇到天空苍白,看不到半点云,倒不如干脆一心一意拍摄地面景物。山可以作为这种情况下的背景,主题可选择有特点的细节或有规律的变化。
除了常规的开大光圈缩小景深带来的虚化之外,如果你手上有移轴镜头或Lensbaby等特效镜头,还可以试试它们带来的更加不一样的效果。
虚化照片允许的后期处理手段也更加丰富,由于画面主要以色块为主,因此平日一些不能执行的大幅度操作对于它们来说都不称其为问题。


第十:调低感光度
降低感光度是减少画面噪点、提高画质表现的关键。如果忽视了第十诫,最后得到的照片在蓝天等平缓的画面将变成颗粒的跑马场,暗部细节则成了色斑的游乐园。
ISO 50等扩展感光度对画质影响不大,除非是有意压低快门速度,选择该设置并无必要。但哪怕只把感光度设置得比原生感光度高出一丁点,也会造成画质和动态范围的下降。大多数数码单反的原生感光度为ISO 100,也有少数型号为ISO 200。
在使用较低感光度设置的同时缩小光圈必然导致快门速度下降,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使用三脚架配合才能得到足够清晰的照片。
后期锐化能改善大多数照片的画质,尤其是风景照。后期锐化可以针对画面各部分内容不同而选择性进行,有效避免了在天空等连续色调部分留下处理瑕疵的可能。
Photoshop中提供的USM锐化和智能锐化命令都能根据画面特点不同调整各自的设置,结合图层功能后更是如虎添翼。
执行选择性锐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将照片复制到多个图层上逐一调整,然后使用橡皮擦或涂层蒙版工具移除或屏蔽其中不需要被锐化的部分,还原下方的背景或正确锐化图层。
如何破诫:制造颗粒感
在大雾或阴雨天气拍摄,没必要顽固地坚持低感光度原则。事实上,提高感光度设置带来的噪点反而更能表现场景的氛围。如果你喜欢这种味道,不如索性把相机感光度设到最高,加强画面的颗粒表现。
无论拍摄什么类型的照片,想得到最好的效果同样要用到RAW格式,RAW格式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噪点控制选项。摄影师们想要的是明暗变化带来的噪点颗粒,而不是色彩突变造成的画面污点。在RAW转换软件中提供了消除两种不同噪点的选项。
除此之外,Adobe Camera Raw6.x以上版本除了降噪还提供了添加噪点的功能,数码相机直接拍摄的噪点有时会出现分布不均的现象,这时如果我们一方面使用ACR提供的降噪功能降噪,另一方面同时使用ACR提供的添加噪点功能加入新的数字噪点,就能得到更均衡的画面颗粒感。而且噪点的效果更加自然。
黑白照片中的噪点表现最接近传统摄影中所谓的“银盐颗粒”,而且在转换为黑白的过程中,讨人嫌的彩色噪点也变成了黑白颗粒。这样也能避免在高感光度下拍摄照片,降噪效果不自然的情况。

                                                                                                                   (转自从头再来)





菱长莱 发表于 2014-8-18 16:48:41

非常详实,也很受用;如果能认真读完并牢记心中,再对照实践,对提高自己摄影水平会有很大帮助的。

—— 就怕做不到,走马看花一扫而过。{:soso_e113:}

鲤鱼跳龙门 发表于 2014-8-18 17:05:28

学习+收藏

蓑笠翁 发表于 2014-8-18 17:39:18

菱长莱 发表于 2014-8-18 16:48
非常详实,也很受用;如果能认真读完并牢记心中,再对照实践,对提高自己摄影水平会有很大帮助的。

—— ...

此文最大的优点是将摄影理论和实干结合起来从正反俩方面论述,很精辟,也很实用。但是,但是,——要想变成自己的技术还得不懈地努力。任重而道远啊!

随风而舞 发表于 2014-8-18 18:33:12


学习+收藏   谢谢方老师

一凡 发表于 2014-8-18 20:06:00

先收藏,再慢慢消化。。。。。

菱长莱 发表于 2014-8-31 00:09:08

如有对内容不能理解的文字请跟帖,让大家共同探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 风光摄影中怎样平衡原则和创意

 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