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最年轻遗体捐献志愿者汪涛:用所有报答爱
生命因爱延续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近亲属(父母、配偶、成年子女或者其他监护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知道义务献血、捐献骨髓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愿意捐献的人并不多,原因在哪里?说到底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作怪。许多人因为害怕影响身体健康不愿参加义务献血、捐献骨髓、捐献遗体。这些思想观念的存在,造成了我国许多地方经常血库告急,许多白血病患者找不到合适的配体,还有许多需要做器官移植的病人找不到合适的供体。我国人口众多,假如人们能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捐献,那么许多患者将会重新走上健康之路,享受美好的生活。
生命因爱延续,让光明之光永远继续燃烧,用自己的遗体支持医学研究事业。无偿捐献是最具超越一切爱心的爱心……
他,是马鞍山市低保户中唯一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是全市所有残疾人中唯一的一个遗体捐献志愿者,也是全市的农民中唯一一个遗体捐献志愿者,是该市花山区唯一一位遗体捐献志愿者。同时,他还是全市遗体捐献志愿者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他,就是汪涛。
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谁都可以帮助他人
家住花山区霍里街道的汪涛今年只有35岁,由于先天高度近视,无法工作,每月只能靠领取低保维持生活,可他总想着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奉献社会。
不能正常工作的他,在街道和社区的关心帮助下,办理了低保救助。“是党和政府给了我最大的帮助和关怀,周围的人也一直信任我帮助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激呢?”
为了感谢社会对他的帮助关心,2006年6月,汪涛加入了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除了自己献血,他还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社区、广场、公交车上……人口众多的地方总会出现他积极的身影。多年来,他累计志愿服务长达6000小时,成为马鞍山累计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
但是随着身体的变化,他已经不符合献血标准,“当时比较失落,我连通过献血这种方式回馈社会都不再行了。”说到这里,汪涛扶了扶厚厚的眼镜,憨憨一笑,“还好有人提醒了我,告诉我回报的时间不仅仅是现在,也可以是将来,甚至是在我‘百年’以后才开始的。”
2010年5月,汪涛主动向马鞍山市有关部门申请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根据协议,汪涛自愿将遗体捐献给皖南医学院解剖研究室。同年11月9日,省红十字会正式批准接受并备案,给他颁发了光荣证书。
在得知汪涛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这一举动后,原工作单位的领导、周围认识他的人都用“震惊”来形容他的这一举动,他的义举也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作为一名残疾人、低保户、农民,我算是‘弱势群体’吧。但是我想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就算是‘弱势群体’,也可以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
朴实、乐观、感恩,是汪涛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从他的言行中,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他的真诚。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这将是美好的世间。“记得偶然一次机会,听到了这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突然就很感动,也很受启发。”也是从那时起,汪涛就开始了献爱心的实践。不仅自己积极主动去帮助别人,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在他的影响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受其感染,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尤其是他的妻子田邦芳,在他的带动下,也主动申请了遗体捐献,不久的将来,她可以和自己的丈夫一样领到光荣证了。
汪涛的父母也从未阻拦过他们,两位老人表示,只要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他们都会坚决支持。“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遗体捐献比起其他的捐助来讲,有很大的不同,还是要和家人商量好了。感谢父母的理解支持,跟其他一些志愿者相比,我很幸运。”汪涛如是说。
在问及汪涛为什么要主动捐献遗体时,汪涛很坦然地说:身为一个大男人,不能为社会付出,还要政府养着,总觉得很愧疚,为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决定在自己死后把遗体捐出来,希望能够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点贡献。
纵使一无所有也要捐出那仅有的
记者面前这位淳朴的采访对象虽不善言辞,但还是尽量配合用尽可能多的语言描述他的所思所想。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他很少提到他的种种善行义举,而是不断地强调国家政策带给他的好处、党和政府以及周围群众对他的关心帮助,他的每句话以及伴随的手势也能让人明显感受到其中的感恩情绪。他说自己属于弱势群体,但你无论从哪里都看不出他的“弱势”,他属于乐观积极向上的那类人群,不抱怨、不哀叹,心怀感恩、充满信心。
“做好事应该不留名才对,但是既然接受采访,我还是希望通过这个途径告诉大家,在这个社会要看到别人对你的好,要想着能有所回报。特别是我们弱势群体,不要老认为接受帮助是应该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就去埋怨社会不公啊什么的,要知道每个人都应该去帮助别人,在得到他人的帮助后要懂得感恩,尝试回报。”
采访即将结束时,汪涛的一句话令记者颇为动容,“我是个一无所有的人,但我还有我的这具身体,它可以用来解剖、做医学研究,我总有体现价值的时候。”
是的,他没有金钱、没有权势、甚至没有完全健康的身体,他一无所有;可他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时间、全部的热忱和全部的爱,在距离死亡还那么遥远的时刻,承诺捐出自己唯一拥有的。
他是用他的所有,报答世人给予他的。
遗体捐献让最后的爱得以延续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志愿捐献遗体供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对于弘扬无私奉献、移风易俗、殡葬改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遗体的用途主要有三个:医学教学、病理解剖和器官移植。
全国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自上世纪90年代就广泛开展志愿捐献遗体工作。安徽省的遗体(器官)捐献工作起步较晚。2002年12月,省红十字会批准建立“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安医大接受站”,使遗体捐献和接受工作在安徽省内较为规范地开展起来。2004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成立了第二个接受站;2005年5月,在皖南医学院成立第三个接受站。
据马鞍山遗体捐献志愿队负责人介绍,该市的遗体捐献工作始于2006年年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5位市民办理了捐献遗体手续,其中最大的82岁,最小的35岁,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比例各占一半,有2位市民实现了遗体捐献。这位负责人表示,遗体捐献者把希望留在人间,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项有利于弘扬奉献精神、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医学发展和移风易俗的工作,在立志改革、勇于志愿捐献遗体人们的倡导下,将随着时间的推进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同时他也呼吁期盼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项伟大的行动中来。
摘自中国文明网http://mas.wenming.cn/wmbb/201103/t20110311_112621.htm
“该市的遗体捐献工作始于2006年年底”,看来还是很落后的,但愿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先锋、积极响应这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才能弘扬奉献精神、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也希望楼主今后发帖能做到图文并茂就更好了。此贴这图片没有文字说明,让人看了不知所以然。图中看见了本论坛影友随遇而安MAS的尊容了。 祝:新年愉快! {:soso_e179:}新年愉快! 菱长莱 发表于 2013-2-1 22:18
“该市的遗体捐献工作始于2006年年底”,看来还是很落后的,但愿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先锋、积极响应这项利国 ...
感谢老师的光临、指导!祝:您工作愉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