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松下L1 莱卡的数码时代到来了?
松下L1 莱卡的数码时代到来了?2006-3-6<P> 每当沉静在玛格南的黑白影调中,似乎震撼着内心世界的是画面带来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玛格南图片社的那些摄影师们和他们手中的莱卡M系列旁轴相机仿佛也跟着布列松大师的仙逝而离我们渐行渐远,莱卡——伴着它所承载的那种人文精神仿佛已经淡出了摄影的主流,只有少数人还能抵御数码大潮的冲击,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经营”并延续着那种“莱卡的味道”。</P>
</P>
<P> 在数码大潮冲击下,莱卡是否能在数码领域也能打造出胶片时代的辉煌,似乎已经不单单是企业或品牌自身的商业行为,它更关乎一种文化、一种情结。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莱卡在数码化的道路上走得有些“谨小慎微”。时至今日,松下与之合作推出的4/3系统新款单反DMC-L1总算让人们看到了这一进程的希望。</P>
</P>
<P>
松下L1 莱卡的数码时代到来了?(2)2006-3-6
<P>采用4/3画幅,数码时代的轻量化挑战</P>
<P> 单单从数码相机上来说,现在呼声最高的画幅格式莫过于全幅。佳能是目前唯一一家还在生产全幅数码单反的厂家,全幅数码单反几乎可以成为它的镇山之宝,众多专业摄影师、业余爱好者对于“全幅”产品也是趋之若骛。然而,在胶片时代被奉若神明的莱卡却显现了向4/3方向发展的趋势。莱卡与松下的合作已经是路人皆知,松下此次推出的首款数码单反相机正是采用了4/3系统,一款标识有Leica字样的4/3卡口镜头也诞生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款DMC-L1极有可能变换一下logo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莱卡的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R8、R9的数码后背虽已推出,但市场上还是无货无价,况且那也是在胶片机身上进行的缝缝补补,只能说是高端数码相机的一种初级形态)。此前,4/3只有奥林巴斯一家在苦苦支撑,虽然也得到了一些用户的肯定,但是无论专业领域还是民用市场,4/3系统的数码单反绝对是与“主流”二字无缘的。莱卡此举意味着什么?</P>
</P>
<P> 我们不妨回到上世纪——在大画幅盛行的年代(当时的新闻机都采用4×5画幅),莱卡极有魄力地开发了135系列便携式相机。小巧的机身、便捷的换片方式,使莱卡135系列相机一经推出就收到了众多新闻、纪实摄影师的推崇。这其中就包括诸多玛格南图片库那些人们至今都耳熟能详的大师们。现在看来,135相机拍摄的图片作为新闻图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数码相机成熟之前),可在当时,为了与大画幅的相机争夺版面,135系列相机的摄影师也没少费口舌。</P>
上世纪纪实摄影的主流工具:4×5相机</P>
<P> 我们回顾这个历史片断,是因为这情形与现在的全幅与半幅(4/3画幅,正相当于全副的一半)之争有些类似。只要能够满足拍摄需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采用小幅面相机、小尺寸机身,带来更好的机动性,可以说是莱卡的一个传统了。有松下在图像传感器方面的制作能力,开发出具有一定水准的4/3规格图像传感器并不是什么难事。既然有了这个先决条件,莱卡看好松下的4/3也就不足为奇了。</P>
历史悠久的莱卡相机</P>
<P> 轻巧、便携、不引人注目,不正是以玛格南为代表的纪实摄影器材的最佳特点么?</P>
<P> 不过目前乐观估计4/3图像传感器的能力似乎还为时过早。这款新推出的DMC-L1的成像效果还有待真机测试的结果;就目前唯一市场上可见的奥林巴斯4/3系统的数码单反的成像质量而言,其噪点控制能力和宽容度表现都让人无法和“莱卡”相联系。所以时至今日,莱卡只是授权松下采用其品牌logo,自己还是没有投入到正式生产中。</P></P>
<P>
松下L1 莱卡的数码时代到来了?(3)2006-3-6
<P>全新莱卡镜头,步入电气时代</P>
<P> 镜头方面的开发,是莱卡此次作出的最令人吃惊的举措。在这款标识有Leica字样的镜头上,不仅融合了自动对焦,还具备光学防抖技术。人文摄影师奉为经典的莱卡旁轴M系列所使用的镜头均为手动对焦镜头,而在R系列产品上,其自动对焦镜头也远没有其M系列那样声名远播。正因为如此,莱卡(包括其镜头)就给人一种:经典有余、“自动”不足的感觉。</P>
</P>
<P> 许是为了改变这种人们对莱卡的“误解”,又或许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已经到来的数码大潮,此次推出的这款LEICA D VARIO-ELMARIT 14-50mm/F2.8-3.5 ASPH不仅是一款4/3系统的数码相机镜头,还融入了松下的O.I.S.光学防抖系统,这在莱卡镜头制造史上恐怕还是头一遭。</P>
</P>
<P> 或许有人质疑这款镜头的出身,是否为贴牌产品。从目前掌握的一些资料分析来看,这款镜头的产地在日本,是由松下的子公司负责生产,随后将镜头图纸和镜头样品的光学性能数据交给莱卡进行认证,随后松下根据莱卡的反馈信息再次对镜头进行共同研发。与莱卡的铜质镜头相比,这枚采用铝合金和塑料的镜头显得轻了很多。这样看来,似乎它与莱卡的关系有些遥远,不过也是得到莱卡的官方认可的。若是莱卡能以4/3为突破口,实现其数码化道路,那么将来莱卡推出更多根红苗正的莱卡数码镜头将是大势所趋。</P></P>
<P>
松下L1 莱卡的数码时代到来了?(4)2006-3-6
<P>LCD取景,人文摄影如虎添翼</P>
<P> DMC-L1的结构,严格来说,还是一款单反结构的数码相机。尽管现在很多数码单反相机的铁杆用户对LCD取景仍有些嗤之以鼻,但对于人文摄影来说,LCD取景可以提供更多的取景角度,给拍摄带来更大的便利。</P>
</P>
<P> 在胶片相机时代,许多惯用莱卡M系列旁轴的摄影师,都已经习惯了用取景器取景,而在一些不方便用取景器构图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很多,或是因为俯视取景、仰视取景等拍摄角度本身的限制,也有拍摄环境的限制,在一些战争、突发时间面前,常常有一些人为因素阻碍了摄影师的拍摄——摄影师只能用娴熟的盲拍技巧来解决问题。尽管那些摄影师具有深厚的功底、绝佳的镜头感,但是也无法保证每张图片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身经百战、训练有素的摄影大师尚且如此,那么尚不具备这些拍摄水平的业余爱好者又如何驾驭这些特殊场景呢? </P>
采用特殊镜头时,旁轴胶片相机需要装配与镜头匹配的取景附件,若LCD取景,就不必如此麻烦了</P>
<P> 采用LCD取景,将人们从取景器上解放出来,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在合理合法的道德底线之上,利用LCD取景可以在不干扰拍摄对象、甚至在拍摄有可能收到阻挠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记录下现场所发生的一切,还原最原生态的真实。</P>
<P> 就像图像传感器一样,LCD取景,从技术层面上说,目前全球的LCD取景技术也没有达到“莱卡”标准。根据资料显示,DMC-L1在进行LCD取景时,反光板会升起,若要拍摄时,反光板需先落下、然后再抬升、快门帘打开、图像传感器曝光并传送光线信号。这样的工作原理会不会让拍摄者错过时机?抛开这个工作原理不谈,目前LCD取景普遍存在的取景拖拽、取景精度不够等问题仍有待解决。</P></P>
<P>
松下L1 莱卡的数码时代到来了?(5)2006-3-6
<P>莱卡数码时代即将到来</P>
<P> 以上几个方面是从DMC-L1上分析而来。尽管它是一款比较值得期待的、拥有莱卡血统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但是对于很多拥有莱卡情结的人来说,它的单反结构恐怕还是令人有些遗憾。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名称和机型倾向,对于人文摄影来说,旁轴相机拥有先天的诸多优势——快门声音轻,不易干扰被摄对象;旁轴相机的镜头设计更简单、并且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影像效果;像M系列这样的旁轴相机的轻巧机身更不容易引起被摄对象的警惕,使摄影师可以更加贴近被摄对象,从而带来更加真实的画面效果……而这些对于单反结构的相机来说,都是很难、甚至无法实现的。DMC-L1虽然在外形上已经非常接近莱卡M系列旁轴,不过外形的相似并不能等同于它已经拥有了“莱卡味”,真正具有莱卡精神的数码相机恐怕还要莱卡亲手来完成。</P>
</P>
<P> 不过DMC-L1所体现出的几个发展方向,无疑是莱卡真正走向数码化的第一步,让我们看到了数码版莱卡的一线希望,我们也期待着与M系列旁轴同样经典的数码版莱卡早日到来。</P>
</P></P> <P>莱卡和松下的合作</P><P>估计是只做镜头吧?</P><P>那为什么不象腾龙学习做兼容头呢?做高档兼容头</P>
页:
[1]